CFMS2018 峰会专题报道

慧荣科技苟嘉章:QLC SSD将成存储厂商云端市场“必争之地”

嘉宾专访 2018-09-30 17:12 媒体:华强电子网

对于全球闪存产业来说,云端是所有闪存的未来,同时是一个具有无限成长力的利基市场,其中包括数据中心、云服务以及各种不同的服务,当然也包括私有云、公有云以及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对于这些市场来说,随着未来5G高速通信技术的大规模落地,以及4K、8K等高清图像显示技术的快速普及,高容量存储的市场需求无疑将陡增,云端技术开发商无疑需要更高容量以及更低成本的解决方案。对于存储产业的服务商来说,如何抓住这种机遇就成为决胜未来云端市场的关键。

众所周知,在云端场景,虽然SSD的存储容量和存储密度相比HDD都有大幅的提升,但价格一般都会比HDD更为昂贵。据编者了解,二者之间的价格比例一般在6:1到10:1之间,就应用来看成本仍然偏高,而想要真正取代HDD则更不容易。

对此,慧荣科技总经理苟嘉章告诉记者:“虽然在现阶段,HDD在成本上仍然占据优势地位,但在云端场景其最大的缺点是它在寻找定点的时间上太长,如果要再运转起来找到数据,这个过程也将会耗费更长的时间,而且也很容易散发出很高的热量。据我们了解,目前整个数据库经常会在设备的散热和降温上耗费太多成本,如果不用HDD而都改用SSD的话,这个成本就会极大的降低。尤其是中国市场,在国内做数据库现在已经不能够无限度的买地了,所以厂商都是在用堆叠的方式往上走,因为地小、厂房小,所以用电量会很大。”所以SSD本身就有很多先天的应用优势,整体成本开销下来实际上也不及HDD,成为主流也只是时间的问题。

不过,在量产工艺方面,QLC相比诸如TLC这类比较成熟的产品来说,也拥有更多的挑战。苟嘉章表示:“初期的TLC在2D和3D方面差别并没有那么多,因为所有的NAND大部分都是一样的,它刚开始量产的时候质量是不稳定的,所以你需要控制芯片用一些特殊的方法来帮助它把这些不稳定的问题挑出来,在质量上做补偿,等真正稳定之后,这个控制芯片的区分就变少了。相比之下,QLC一开始的量产就很艰难,因为它的LB可能是上百比特,已经不是一般的20B或者30B,是100B以上的,这个时候控制芯片有些就没有什么用了,而且也无法修补。所以,演算法本身要有一些更优质更先进的技术才能克服,否则它就很难量产。这里,我认为更多的是跟时间以及产品的规划有关。比如现在的96层QLC一开始的质量就会很糟糕,而这对于我们以及NAND大厂来说都是一个机会,因为这是我们比较专注的地方,如果有好的方案,就能让它提早量产,保证NAND到达一个稳定阶段。”

目前,慧荣科技也已经量产了多款高质量的64层QLC产品,苟嘉章告诉记者:“目前我们的64层QLC的质量都还算不错,在控制芯片上主要有两种,一个是LDPC、ECC Engine,另一个是RAID,可以把不同代不同的坏块替换掉,而且还可以把实体上的NAND转换到不同的上面去,可能某个NAND好像是坏掉了,但可以用另一个NAND来做补偿,在应用上拥有很多优势。”

随着2020年以后,越来越多关于数据转换和存储相关应用的大规模落地,未来每一家厂商都会在SSD上展开竞争,这只是时间的问题。苟嘉章认为:“因为在做到128层堆叠之后就很难在继续往上堆,一定会碰到很多瓶颈,这时候厂商也必然要往QLC上走。我们也期待着传统存储的128层就是最捷径的方式,能够在2020年和全球闪存大厂接轨,这样的话各大厂商在128层下也都是齐头并进了,而这个时候可能就是中国闪存真正可以大量出货的时间。”